根據英國發展心理學家 John Bowlby(1907-1990)的Attachment Theory ,我們現時待人處事的方式某程度上就是嬰幼兒時期和父母互動關係的延伸。小時候能夠與父母維持著一定程度的接近性(proximity maintenance)並得到安全感的親子關係,會給予他們對日後建立人際關係的信心,這份安全感亦使他們更願意去探索世界,反之亦然。
多位心理學家(包括Bartholomew & Horowitz, 1991;Griffin & Bartholomew, 1994; Scharfe & Bartholomew, 1994;Feeney, 1999;Crowell, Fraley &Shaver, 1999等)的研究證實證,人際依戀型態(Trust in others)可以分為四個向度:
1. Secure Attachment 對自我與對他人都有積極期待;
2. Preoccupied Attachment 對他人有積極期待,但對自己有較負面的看法;
3. Fearful Attachment 對自己和對他人的看法都較消極;
4. Dismissing Attachment以及對他人的看法消極,但對自己有正面看法。
無論屬於那一種,現在我們已經長大成人,有選擇和改變的能力,更最重要的是能夠發現需要改善的地方並作出調節,建立理想的人際關係。
參考資料:吳麗娟, 蔡秀玲, 杜淑芬, 方格正, 鄧文章(譯)(2017)。人際歷程取向治療:整合模式(原作者:Edward Teyber, Faith Holmes Teyber)。台北:雙葉書廊。(原作出版年:2016)
Comments